close
史篤蓓和舒特(1999)的失落與復原雙軌擺盪論
關於悲傷的理論,最經典的就是Kubler-Ross 悲傷的五個階段(The Five Stages of Grief),是說人在面臨失落時,常會經歷到否認、憤怒、討價還價、沮喪、接受的五個階段。但對照真實人生,其實每個人在面對失落的悲傷反應及因應方式都是獨特的,有時會覺得有比較好一些,有時又會覺得其實沒有那麼好;一會兒能鼓勵自己振作起來,一會兒又陷入悲傷不捨的痛苦之中;往往進一步退兩步,或進三步退一步,來來回回地在想要跳脫悲痛卻又陷入悲痛中擺盪。
因此,史篤蓓和舒特提出失落與復原雙軌擺盪理論(dual process),主張人會在「失落」裡逐漸尋找「復原」的平衡點
 
「失落導向」與「復原導向」像是天秤的兩端,人在經歷失落的衝擊後,在兩者之間擺盪、摸索,直到新的、平衡的世界被重建。

螢幕快照 2021-02-02 上午10.17.27.png

在「失落導向」裡,人們傾向積極地因應失落引發的悲傷情緒,包括:「專注於失落的悲傷」、「面對及處理悲傷」、「解除與逝者的連結」、「否認及逃避與復原有關的改變」,而在「復原導向」裡,人們傾向從悲傷中抽離,積極地因應失去逝者後的生活變化,包括:「專注於生活上的改變」、「從悲傷中分散注意力」、「從事新的活動及嘗試」、「逃避悲傷的體認」、「發展新的角色、身份及人際關係」。
當我們能理解,走在崎嶇的療癒路上,悲傷與復原是同時並進的,「失落導向」及「復原導向」的因應都同等的重要,經歷悲傷與復原的擺盪都是很正常的。
我們就不會懷疑自己或別人在經歷失落一段時間後,又突然陷入悲傷是很奇怪的事,也會給在迎向未知道路上的自己或別人更多的接納與肯定。
參考資料:李開敏等(2002)。與悲傷共度—走出親人據逝的喪慟。心理出版社。
arrow
arrow

    金魚瑪麻 ★JOY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